作为一名35年党龄的老党员,我与党的故事宛若一曲激昂的旋律,奏出了平凡岗位上的赤诚奉献之歌。青春年少时在教育战线初露峥嵘,中年时期调入统战部门渐入佳境,到退休后入职关工委再续华章,每一次身份转变、每一段奋斗历程都铭刻着党恩滋养下成长的足迹,也见证着我一心向党、矢志不渝的赤子情怀。 入党培养:教育热土上的奋进新苗 我于1976年参加工作,先后在武乡县东庄八年制学校、洪水公社中学任教共九年。17岁的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,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。站在三尺讲台的我,看着台下渴求的目光,深知重任在肩,使命如磐。备课时,我反复研磨教材,将知识点拆解重组,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学生剖析;课堂上,我生动形象地讲解,与学生高频互动,引导和启发求知热情。课后,又耐心答疑解惑,巩固课堂内容,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与探索。两次公社学区统考,我所带班级均夺得全镇第一。这份成绩背后,是无数个白天精心讲课与悉心辅导的体现,也是无数个深夜苦寻方法探索创新的结果。县教育局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,我一头扎进新领域,自学活动规范要领,琢磨如何让课堂生动有趣。为让学生有教具可用,我带着他们就地取材亲手制作,当看到学生们操作着自制教具,动作整齐、歌声嘹亮,获得全县优秀辅导员荣誉时,我深知这是党对我的认可,更是鞭策。成绩的取得受到学校和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,1984年我被学区确定为入党重点培养对象。 预备党员:教师进修校的责任担当 1985年,我调入县教师进修校。新的平台带来新的挑战,教育学、心理学老师调走后,我毅然接过重担,兼任这两科的教学任务。认真备课、钻研教学是我一贯作风,特别是我代的体育课,面对6个班,300多名学生,学生年龄从18岁到40岁不等。在教学中,我结合实际,因材施教,根据年龄跨度、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进行分组安排教学内容。对于中年学员,尤其是身体状况稍差的,注重参与度和动作的规范性;对于青年学员,再适当增加竞技性和技巧性指标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1997年在全县环城马拉松半程比赛中,我校一名学员取得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。为了学员整体素质提高,我从基础动作教起,一遍遍示范,一次次纠正;策划体育活动时,精心设计环节,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参与其中、有所收获。看着学员们在体育课上生龙活虎意气风发的样子,我深知这不仅是在教体育,更是在为基层教师队伍注入活力,为区域教育振兴添砖加瓦。经组织认可,于1989年7月被确定为预备党员。 正式党员:统一战线上的拼搏先锋 1989年调入县委统战部,面对陌生的文秘工作,我迅速调整状态,很快进入角色,全身心投入到写作大战之中,乐此不疲,且一往情深。每日与文字材料为伴,从撰写简报、整理文件入手,加班加点钻研统战政策法规,力求将每篇稿件写得观点鲜明,精准严谨。 为了提升统战信息报送质量,我主动与各乡镇、各部门沟通协调,收集第一手资料,精心筛选、整理分析,将有价值的统战动态、经验做法及时上报。取得了全省百余县统战信息第二名的好成绩,光荣出席了全省统战信息表彰会,同时也光荣转为中共正式党员。那一刻,我深知党员的使命担当。2002年调入县政协继续从事统一战线工作,直至退休。无论身处何岗,担任何职,我都兢兢业业,踏实工作,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精益求精,不懈奋斗。 回首过往,从教育战线到统战部,从政协再到关工委,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党的培养,每一次进步都受益于党的激励。党赋我信仰、教我担当、引我前行,我在践行党员使命中倍感荣幸与满足。往后余生,我将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继续以党员标准自省自励,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倾尽全力,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篇章,用一生热血诠释对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。(作者系武乡县退休干部) |
友情链接: |
长治市老干部工作网-中共长治市委老干部局主办
电子邮箱:czlgbabc@163.com
晋ICP备17007214号
技术支持:中联科创
|